商鞅变革后,先秦军功晋升大概是这样的:
小兵往上可以升到伍长,管理五个人,两伍为一什,为什长,管理十个人,以此往上晋升。
怎么升呢?很简单,上阵杀敌,砍下敌人的头颅,战争结束后论功行赏。
那么问题来了,随着你的官爵越来越高,你总不能一直处在第一线吧,毕竟到了中高层,那就是管理和指挥了,不可能再跟普通士兵一样冲在第一线了,那军功怎么算呢?
相信很多人能够猜到了,没错,就是按照“一个团队的绩效”来算了。
比如你已经是一个低等的管理了,那你的“团队”,杀够了三十个敌军甲士,也就是砍了敌人三十个脑袋,那你就可以再往上升一级,并以此类推。
等你来到军队的中层,开始接受将军的指派之后,每一次所需要的军功就很多了,往往要取决于一次战役,你这支部队能否达成战略目标来衡量了。
可以说,后续朝代中的军功制度大多延续了先秦时期的这套框架,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。
也就是说,在各朝各代,小兵按部就班的晋升为将军,基本都得走刚才咱说的那个路线。比如大名鼎鼎的岳飞,基本就是按照这个框架,从一个小兵一路成为将军。
当然,凡事总有例外,如果你感觉自己非常有本事,武艺惊人,还是大将之才,不想走这么麻烦的晋升路线,那你可以学习一下下面这两个人,走一走捷径。
韩信
韩信从小兵开始做,但很不喜欢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晋升,认为自己太屈才了,时常在军中展现自己的才能,之后就引起了萧何的注意。
在上演了一出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的戏码之后没多久,在萧何的助攻之下,韩信直接一跃从底层成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,实现了跨越式的阶级跳转。
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真正拥有军事才能的人,只需要引起高层领导的注意力,并得到高层领导对自己能力的认可,那就能实现身份上的飞跃。
薛仁贵
第二种捷径可以学一学薛仁贵。
唐朝时期,李世民征伐高丽,安市城之战,李世民亲自督战。
薛仁贵抓住了大老板亲自督战的机会,在当天与众不同的身穿一身白色战袍,手拿着让人瞩目的方天画戟,大吼着冲向十几万的敌军,宛如战神。
这一“光辉无比的勇武形象”立刻就吸引了李世民的眼球,在十几万人的战争中,愣是记住了这个“白袍小将”。
战斗结束后,李世民就立刻召见了薛仁贵,并授予他游击将军的职务,直接从小兵完成了到将军的跨越。
薛仁贵所采取的套路,就是抓住大老板能在现场的机会,将自己展现出来,从而吸引大老板的注意,这样就能省去中间的许多环节。
当然,这么做也是有风险的,毕竟你这么显眼,不止本方能注意到你,敌人也能注意到,什么滚木礌石弓箭标枪,自然会重点朝你身上招呼。
所以这么做的风险还是非常高的。
对于古代的大多数人来说,一点一点的往上熬资历攒军功才是大多数的日常。而相比于所有朝代,先秦时期算是难度最低的了,因为在先秦时期晋升通道最为明确,执行也最为标准,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中,随着官宦世家、世族大家的崛起,同时还有贪污腐败、冒领军功等问题的出现,将很多人的晋升空间都给堵死了。
除非是那些正好出生在朝代更迭期间的士兵,在战乱时期,才会大概率避免上述提到的那些问题出现,能安安稳稳的一步步走上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